编者按: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从车城街巷的整洁有序,到汉江两岸的碧波映心;从志愿服务的温暖身影,到邻里守望的文明新风,十堰人以丹青不渝的坚守,绘就了一幅“一城山水满城绿”与“满城好人全城暖”交相辉映的壮美长卷。
在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十堰交出亮眼答卷:竹溪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12个村镇、12家单位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2个家庭、2所学校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这些成绩不仅是城市文明征程的里程碑,更是百万市民同心筑梦的勋章。即日起,秦楚网开设“文明榜样”专栏,讲述文明故事,聆听榜样心声。以榜样为镜,汲取向上力量,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共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十堰华章。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刘俊
在丹江口市,悠悠沧浪水静静流淌,润泽着这片土地,也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丹江口市税务局干部饶进以30年的执着坚守,书写下动人的“护苗”篇章。前不久,饶进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1995年,时年23岁的饶进来到丹江口市浪河小学,第一次牵起7岁女孩小洁丽的手。这个被列入“一对一”帮扶的孩子,用怯生生的眼神打量着身穿税务制服的“饶妈妈”。谁都未曾料到,这轻轻一握,竟开启了长达30年的爱心长跑。
此后10年间,饶进化身“爱心妈妈”,全力资助小洁丽。她不仅为孩子提供学习和生活物资,还通过家访、书信等方式,耐心为小洁丽进行心理疏导。每逢重要节日,饶进都陪伴在小洁丽身旁。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让曾经自卑孤僻的小洁丽变得自信开朗,顺利成长为一名大学生。
2006年,在小洁丽18岁生日当天,她送出了一份特殊礼物——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捐给山区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她在日记中写道:“饶妈妈给我的不仅是学费,更是让我学会发光的勇气。”
饶进深知,在守护留守儿童的路上,真正的关怀不仅要解物质之困,更要润心灵之田。为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她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心理学、教育学著作,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4项专业资质,完成了从知心“饶妈妈”到专业“饶老师”的蜕变。为掌握绘本阅读技巧,她连续三个月每天练习普通话到凌晨。多年来,她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等线上线下活动500余场次,累计受益家庭逾万个。
丹江口市文化底蕴深厚,武当道教文化、汉水文化、沧浪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在此交融。然而,饶进发现青少年群体中存在“洋节热、传统冷”的现象。当听到一名12岁男孩把“牛郎织女”说成“外国童话”时,饶进下定决心,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2017年清明假期,饶进带领孩子们徒步20公里,探访全国著名的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和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
8年来,饶进宛如“行走的文化课堂”,带着孩子们在吕家河民歌村学唱《龙三姐拜寿》,在沧浪洲湿地公园诵读《孺子歌》《楚辞》。她组织孩子们成立读书会,开展“沧浪风帆”“汉江听潮”“武当灵韵”“均州夜话”“碧水丹心”等主题学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还原古代成童礼,她查阅《礼记》《朱子家礼》等典籍。2022年8月,饶进策划、主持“均州少年当自强”成童礼活动,少年们经过盥洗礼、越棂星门、朱砂启智等环节后,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饶进的公益之路从来不是独行,家人总是在身后默默支持。在丈夫大力支持下,她家共帮扶60余名留守儿童,儿子也常常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出谋划策,母亲退休后仍坚持辅导小区孩子学习。
心怀热爱、护苗成长。30年为爱前行的道路上,饶进从孤身帮扶到组建“护苗雁阵”服务队,已带动20多位亲友、同事加入爱心队伍,受助的60余名留守儿童中,已有28人接过公益接力棒。在这片浸润着沧浪文化的大地上,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描绘出一幅大爱无疆、温暖人心的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