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江
从不会想到,在某一天,我的文字会变成铅字,刊发在报纸上……
六岁上学后,我识了拼音,认了汉字,爱上了看书,便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父亲是兽医,需要大量的纸来包药,他弄来大堆的书报堆在房屋角落里。我便在这无人问津的废书堆里,找我爱看的书。在四年级之前,我借着字典,看完了六年级之前的语文课本和历史书,也看了不少连环画和神话故事。
对读书的热爱,使我萌生了写作的兴趣。初三,我读了小说《花季雨季》,作者是位十六岁的初中生。我暗想,她都可以写书,我也可以。于是,我动笔在作文本上写下稚嫩的文字,记载我少年的梦想。写了约一万字,初中生活结束了,我内心刚刚萌芽的写作梦在此时中断。
因为某些原因,学业无以为继,我便把那写了半拉子的小说和厚厚的三本日记,锁进木箱,放在阴暗的角落。那个十七岁的少年,毅然离开家,孑然一身来到陌生的城市闯荡。
工作的时光枯燥沉闷,闲暇时光,我便躲在街边的报亭里看报纸杂志。那时候工资微薄,没有闲钱来买。报亭老板是个中年妇女,很友善,叮嘱我别把书报弄皱了。我坐在街边的水泥台阶上,眼睛和心灵却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因此结识了《十堰晚报》。
除了看书,写日记的习惯我也坚持了下来。写生活、写工作、写心情、写山水……那时,我从未奢望或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不是不想,而是文学于当时的我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后来,网络普及,有了 QQ,我便蹲在网吧里写 QQ空间日志。许多同学和朋友看了我的日志和说说,留言说文笔优美,建议我给《十堰晚报》投稿。他们的鼓励,让我内心泛起了涟漪。
2018年,在微信群里,我看到一个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家乡知名作家兰善清老师的文章,便投出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文字。在微信上被发布后,我的作品得到了更多人的鼓励与认可,兰老师鼓励我多读书,大胆地写。那一年,我写了二十余万字的文稿,发表在各类微信公众号平台上。
2019年,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十堰晚报》投出了文章《故乡宴席旧事》。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一直等呀等,正当我以为文章石沉大海时,一文友告诉我,此文被刊登在2019年7月8日《十堰晚报》的作品版了!当第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多年的文学梦一朝变成现实,怎不让人欣喜若狂!
自此之后,我与晚报结下了深厚的文学情缘。编辑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似指路的灯塔,为我指明方向。短短几年时间,我先后在晚报发表近四十篇文章,让我一步步走近文学殿堂。《十堰晚报》给了我希冀之光……
通过晚报,我结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很多文友在晚报发表他们的处女作后,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十堰晚报》是我们的福地!
我常常想,晚报编辑老师就如同园丁,三十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文学的花园里精心照料,不断发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放过任何一朵有潜力的“花朵”。正是这份坚持,滋养着我们这些怀揣文学梦想的人,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便不会有后来文学之梦的遍地花开。
如果你也有一个文学梦,那就一定要坚持。感谢《十堰晚报》,让我梦想生花,看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