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故事 | 《罗毅问天》,我与风云密语

06-30 08:53   十堰日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罗毅

今年7月1日,《十堰晚报》将迎来30岁生日。作为一张市民生活报,《十堰晚报》开设了许多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栏目,如从发现十堰之美的《行走》到品人生百味的《百姓生活》,从让故事可视的《镜像》到搭相亲之桥的《相亲》,从显像收藏人生的《收藏》到还原事实真相的《档案》……其中,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栏目《 罗毅问天》开办将近20年,是《十堰晚报》持续时间最长的栏目。

2006年,我开始负责《十堰晚报》气象新闻。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许多市民会通过报纸获取天气信息。领导决定开设一个跟天气相关的栏目,并交由我负责,还以我的名字命名。

那时我进入晚报才一年多,从未没写过气象新闻,在这个领域完全是“小白”。“我一定要把这个栏目办好,不能辜负自己的名字。”我在心里默默加油。第一次去市气象局采访的情形历历在目,虽然采访过程很顺利,但写稿时我却犯了难:不少专业名词,我根本不明白其具体含义。短短400字,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气象新闻看似简单,要写好却需用心琢磨。

于是,我开始主动学习气象知识,研究其他媒体的气象新闻写作思路。不到两年时间,我不仅掌握大部分气象专业名词,甚至能大致看懂卫星云图,成了半个“气象专家”。

《 罗毅问天》栏目逐渐在读者中有了知名度。好几次外出采访,当别人得知我的名字时,总会脱口而出:“你就是那个写《 罗毅问天》的记者吧!”每当这时,一种自豪感就涌上心头。

其实,刚开始接手《 罗毅问天》时,我并未深入思考如何长期经营栏目。那时我采写的气象新闻,大多套用固定模式,内容较为平淡。

2007年7月,一件事深深触动了我。当时,《武汉晚报》有个知名气象栏目《自力说天》,由记者陈自力主持。那年7月武汉遭遇雷暴,陈自力凌晨冒雨爬上高楼顶部,抓拍到雷电照片。“为一张雷电照片冒生命危险,值得吗?”这件事让我意识到,经营好栏目不仅要不怕困难、不言放弃,更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倾注心血。

从那以后,我跑气象新闻的劲头更足了,连市气象台的专家都说:“你的新闻比我们的预警还快呢。”在报道模式上,我摒弃“预报式报道”的单一模式,采用“变天前、变天中、变天后”的渐进式报道:事前发布预测消息,事中跟踪进展,事后请专家分析天气走势,让读者“一报在手,出行无忧”。在表达上,我巧用比喻、民谚提炼标题,像《秋老虎已成秋后的蚂蚱》《老天爷“抄作业”》等,既贴合天气主题,又通俗易懂。为保持栏目活力,我开设“气象与生活”“二十四节气”等衍生子栏目,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气象常识。

凭借持续的创新与深耕,平淡的气象新闻逐渐“出圈”。2008年,《 罗毅问天》栏目获评“中国地市报好栏目一等奖”。

近年来,我在采写气象新闻时,挖掘到不少与天气相关的动人故事。比如一辈子追着太阳跑的郧阳区农民吴世英,为观赏日食几乎走遍中国,甚至走出国门,被称为“现代夸父”。

2018年,我接手《十堰晚报》新栏目《收藏》。秉持“服务百姓生活”理念,7年间,累计推出200多期藏品,我在十堰收藏圈里也小有名气。朋友又打趣道:“你现在是‘上知天文,下懂收藏’啊!”

今年是我进入《十堰晚报》的第20年。回首过去,我虽未斩获耀眼成就,但始终用心经营栏目,这份坚持让我感觉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