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郧阳 特约记者 周家山 摄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马胜江 通讯员 杨泽华 报道:湖水碧绿,风景如画。
走进湖北十堰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是母亲河汉江对居住于此地子民的馈赠,更是郧阳区人民守护一库碧水获得的最好回报。
近年来,郧阳区委、区政府在创建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秉承“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总体方针,把生态保护作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历史使命扛在肩上,围绕“国家级清洁水源地、生态型健康滨水城”发展定位,多措并举强化生态修复和水资源涵养工程,着力把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样板。
2021年以来,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荣获“省级重要湿地”“湖北省自然教育科普基地”两大殊荣。
湿地家园 通讯员 孟江 摄
牢记护水使命
2021年12月29日,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为当年湖北省唯一一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这是自2016年12月被原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以来,郧阳区历时五年建设的成果。
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郧阳区茶店镇、柳陂镇汉江库汊,东起茶店镇神定河出口,规划面积1743.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80.53%,沿南岸有中华水园、解放军青年林、柳陂湖等水文化主题园林景观,西至柳陂镇金矿村与汉江接壤。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随着丹江口水库坝体加高和水位上升,这里形成山水一体、湖岸优美、万木争荣、白鹭翔集、鱼儿潜跃的集珍稀动植物保护与水质净化于一体的自然休憩地。整个公园内分布有各类珍稀物种,其中高等维管束植物有75科186属290种。脊椎动物有214种,其中鱼类72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3种、鸟类108种、哺乳类11种。
“不随意开(围)垦湿地,不在湿地范围内放牧、捕捞;不随意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这是《湖北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倡议书》中的内容。
湿地公园创建以来,为全面保护水源,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开展广泛宣传、专项整治等措施,营造全民保护湿地的社会氛围,精心管护每一处植被、每一只飞鸟、每一类鱼群,把湿地公园打造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最有活力的“绿肾”。
秋意浓浓 通讯员 陈家林 摄
履行护水职责
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始终把全力抓好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其建设成果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评估组专家高度肯定。
为保护好水源,该区先后制定出台《郧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库区消落地及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的通告》《湖北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累计投入资金2100万元用于科普宣教馆、景观标识石、观景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地大(武汉)等科研院校合作,聘请省湿地专家指导科学监测与保护修复。
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湿地自然生态持续改善。五年来,共完成周边岸线绿化0.5万亩,岛屿绿化0.1万亩,拆除网箱60多个,120艘渔船被清理上岸。明确界定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埋设界碑100座、界桩400个,湿地公园核心区柳陂湖安装防护网1.8万米,公园保护管理站、气象、水文监测点、观鸟台等设施持续完善,48个高清探头组成的湿地视频监测系统,对湿地公园保护范围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15名巡护人员对湿地公园开展常年巡护。
充分发挥郧阳区建立的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优势,落实“共抓、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形成湿地公园建设和水源保护强大合力,确保“泥沙不流失到郧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郧阳湖、污水不流入到郧阳湖”的护水目标。
2020年底调查数据显示,郧阳湖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植物由2017年250种增加到290种;动物由2017年135种增加到214种,增加79种,其中有国家或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7种;鸟类由2017年50种增加到108种,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丹江口库区乃至汉江流域珍稀鱼类鸟类最佳栖息地。
小小志愿者保护水资源
造福一方百姓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一直以来,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湿地公园鄂西北青少年湿地知识科普示范基地和十堰“后花园”作用,扎实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发放《湿地科普读本》《湿地生态保护科普手册》《湿地保护倡议书》等科普资料,为广大青少年科普湿地知识,全面培养广大青少年、社会民众湿地人文素养。自建成以来,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开展自然教育进社区、工厂、学校“三进”活动,共举办自然保护知识教育培训班8期,受众人数达6000余人,组织中小学生在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课堂举办自然保护知识教育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
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
与此同时,以湿地公园为依托,结合境内发现的距今6400至13500万年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以及梅铺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化石和有着距今4000年文明不断代的辽瓦店子“人类地下通史”和汉江文明孕育的人文自然景观,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培育文化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造福一方百姓。湿地公园累计接待各类参观学习人员3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自然教育科普宣传资料6万余份。目前,该公园正按照《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科学有序进行自然修复、重点保护,以“融入大生态、融入大文化、融入大旅游、融入大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维护丹江口库区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重要作用,努力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为郧阳乃至十堰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合发展的生态名片。
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是郧阳区作为核心水源区的永恒主题,是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光荣使命。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以更大的保护力度,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保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出更多更大的新贡献。(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提供)
生物多样性监测